为了孩子视力,座位需轮换调整
新学期开学后,老师往往会给学生调换位置,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换位置帮助学生在新学期有一个崭新的学习状态。这个时候,一些家长会悄悄找老师,直接要求或委婉建议给自己孩子调到理想位置。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今年春晚的小品《占位子》。那么,在教室里,到底家长心目中最好的位置在哪里呢?老师是怎么做的?
A 家长要求:让娃娃坐靠前居中的位置
虽然家长们要求调换座位的原因不尽相同,但是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,成都市某小学班主任罗老师表示,家长们相中的位置出奇的一致,就是靠前、居中但非第一排的位置。
乍看上去,这个座位好像还真不赖,既能照顾到身体的特殊情况,又在老师眼皮底下,还能不吸粉笔灰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老师们给出了相反的答案。
孩子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课是否专心听讲,而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和位置没有必然联系。罗老师说,老师都会对全班孩子一视同仁,并不会特别关注前排的孩子。当然,也有部分孩子因为坐在老师眼皮底下,会产生心理暗示:要是我做小动作肯定会被老师发现。这样一来,再调皮的孩子也会有所收敛,变得守规矩,认真上课,专心听讲。“总而言之,座位本身并不能帮助谁提高成绩,或许它可以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,但是好的成绩一定是建立在孩子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。”罗老师说。
B 老师办法:奖励努力的孩子“选座位”
在小学里,通常情况下,调换座位一般都是父母操心的事,孩子对自己坐哪儿倒不是很关心。
成都市金牛区某小学班主任王老师表示,在她当班主任的10多年里,很少遇到有学生家长因为座位问题前来沟通的。王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卡片,上面写着“选座位卡”。王老师介绍,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获得积分,然后再用积分换取各种奖励卡片,这个“选座位卡”是最受欢迎的。“孩子们的想法比较单纯,都是想和好朋友坐在一起。为了这样的目的,他们会更加努力学习。”王老师说,拿到“选座位卡”的同学可以换取一天的“理想座位”。
这学期,成都市锦江区某小学的张老师采用了新的换座位方法——为了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,张老师把全班学生按身高分成4个大组,每个大组由12个身高相差不大的孩子组成,然后采用每周前后排和大组同时轮换的方法,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坐到每一个位置。
C 一个误区:好座位在前排
小品《占位子》用艺术的夸张手法来表现这个原本正常的小事。那么,教室里到底有没有固定的好座位?真正的好座位到底在哪儿?有经验的老师分析,许多父母认为坐在前排的孩子更受关照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当老师在教室里走动时,往往在后排停留的时间更长,因为站在后面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,有时也会多指点几句。
通常学生座位都是按身高从低到高排的,对于排座位,老师们给家长的建议是:顺其自然,不要刻意。成绩好不好,和座位没有必然联系,关键要看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领悟能力和行为习惯。
D 医生建议:为了孩子视力,座位需轮换调整
眼科医生也不太认同好座位这个概念。成都儿童专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蒲医生认为,听课位置会影响成绩的想法,是不科学的。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概五六岁视力发育趋于完善。长期坐得离黑板太近,肯定不利于视力发育,也容易导致近视。但如果是已经近视的孩子,坐后排同样会影响视力,因此,座位需要轮换调整。有近视征兆的孩子,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以免影响视力发育。
蒲医生表示,不建议孩子长时间坐同一个位置,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排轮换着坐。
不要迷信前排
座位本身并不能帮助谁提高成绩,好的成绩一定是建立在孩子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。
老师的建议
顺其自然,不要刻意。成绩好不好,和座位没有必然联系,关键要看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领悟能力和行为习惯。
眼科专家
不建议孩子长时间坐同一个位置,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排轮换着坐。
(据新华社)
(本网所发图文版权均归《中国平煤神马报》所有,如有转发,请注明出处。)